Back

地暖温控器的种类及优缺点

一、地暖的供热形式

地暖从供热源形式分为“电采暖”与“水采暖”两种:

1、电采暖主要的组成

发热电缆(或电热膜及其它铺设于地面的电热负载)+温控器,系统组成较简单;

 

2、水采暖主要的组成

热水源设备+分集水器(及末端配件)+地暖管材+电动阀门与执行器(或电热阀门)+温控器,选材、施工工艺及运行维护较“电采暖”考究。

两者的共性都需配备温控器。

 地暖控温器

二、地暖温控器种类及相关分析

1、机械式

采用敏感气体膜盒或热敏双金属片为感温元件,构成机械触点的温控开关。这类温控器在欧美市场较多,国内只有很少部分厂家推广此类产品。机械式地暖温控器通常触点电流不大于8A,适合水采暖系统中控制阀门的开与关。其优点在于成本低、安装与使用简单、长期可靠性好;缺点为控温开关偏差大(一般大于±3℃)、显示不够直观、功能较单一;而输出触点电流只有8A,也限制了它在电采暖工程中的应用。

 

2、电子式

感温元件为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(NTC),继电器触点控制输出。按触点电流大小来区分,常规的规格有3A、5A、8A、16A,能满足水采暖系统与大负载(3500W以下)的电采暖系统控制要求。具有成本较低、操作简单、控温精度高(±1℃)等优点。在功能方面优于机械式温控器,如温度传感器安装位置可以多样化,有内置(产品面板内带)与外置(外接式地探头)或同时内置控温与外置限温;个别品牌产品还具备节能编程功能,只需增加一个百元左右的时控编程器,将同一区域的几十台温控器的节能控制点接于时控编程器上,就能实现合理的节能控制。当你不在家时,能将设定温度自动降低5℃。

 

3、液晶显示式

(1)早期的液晶地暖温控器,我们不难发现多数厂家直接将中央空调盘管温控器改型而成,这样容易存在诸多问题。如:

液晶界面过大或显示符号不相称、不标准。

控制输出的接线端子或电路(元件)无法承受大电流。

外置传感器(地探头)线缆为细软线,无法插入预埋管内,日后维护也是隐患。

控制逻辑与地暖系统要求不符,造成功能不专用、不实用。

只有一路控温电路,无法实现“内控外限”。即无法做到测控房间空气温度,同时又对地面温度的限制。

外形整体单薄,结构不合理。安装初调故障率较高,长期稳定性更差

 

(2)低价恶性竞争,品牌意识淡薄,故障率极高,终端技术服务几乎为零。

 

(3)产品没有统一的行业或国家标准,生产、验收无公认依据。

 

4、周编程时段控制地暖温控器

周编程时段控制地暖温控器,是液晶显示式地暖温控器中的一种。以一周为循环周期,每天可以设置六个时段与对应的设定温度,并可以改变为人工或临时控制运行模式。采用周编程时段控制方式,是采暖自控中又一次节能革命。既保证了舒适度,又体现节能、环保、健康。并具有很多个性化需求功能,如:工作模式的选择(单休或双休、无休息)、提前预加热、能耗监测、按键锁定等功能。试验所得:正确使用时段控制温控器,节约能源将大于30%(与非时段控制温控器比较),其实增加部分的投资一年内可以得以回收。如在电价峰谷收费城市,电采暖系统中应用节能更加显著。

 

5、无线控制地暖温控器

采用射频无线433MHz传输,外国有成熟的产品但应用很少,在我国使用甚少。无线控制温控器,受安装距离、接收稳定性不好控制,成本高、电池寿命短等因素限制;初装时布线(有线)非常方便;因此现阶段基本没有市场需求。

 

6、远程(集中)控制温控器

小型系统一般借助互联网、固话通讯、GPRS实行远程监控。现在比较典型的应用实例为:电话远程控制,住户使用电话、手机监测或设定自家温控器开关时间、设定温度等。

大型系统用于大型建筑物,控制点为几百至几千不等,实现终端区域集中控制。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、上微机软件,在控制机房监控、分析、管理、记录整个系统的运行。将远程(集中)控制技术应用到地暖温控系统中。